回顾刚刚收官的一季度,A股估值修复主线不断演绎,支持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宏观政策信号也不断累积,多项指标均可反映:
从支出情况来看,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
从赤字率3%看,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继续加码的同时,也为未来政策可持续性和空间奠定基础;
从需求端看,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对扩大总需求是有力推动。
从货币政策看,2月末,广义货币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向好,叠加全面注册制改革扎实推进,今年来资本市场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市场活跃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一季度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累计分别上涨5.94%和6.45%,北向资金连续加仓A股,与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因银行危机剧烈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二季度伊始,一则定向降准利好消息再次提振市场信心。4月7日,中国结算宣布,拟正式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将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旨在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和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
“这是行业利好,有助于提升资金流动性。”华创证券非银首席徐康向记者表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上市券商结算备付金规模4110亿元,此次下调备付金率,预计为行业释放不高于200亿元的流动资金。”徐康称。
一季度宏观经济“温和复苏”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一季度的宏观经济,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应当是“温和复苏”。对此,邵宇给出了两大理由,一是提前发力的宏观政策逐渐显现相应的效果,二是先行指标也展示了市场对于后续的经济扩张态势仍然抱有信心。
邵宇同时提到一季度经济稳定增长背后的三大助推器:
一是消费端在不断修复,尤其是此前受到疫情抑制的消费场景,均展现出较强的反弹速度和力度;二是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靠前发力,随着信贷资源的投放,投资端也会出现明显的好转;三是部分城市的房地产销售热度正不断上升。
今年1-3月,PMI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认为背后的支撑力量来自于接触型消费、地产的修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人口流动恢复正常,尤其是服务业修复较为明显,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上涨5.5%,较去年12月由负转正,且为2021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梁中华表示。
对于消费,梁中华认为,由于防疫政策优化,前期受到压制较多的线下接触型消费开始回归正常水平。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3.5%,限额以上社零总额同比上升2.1%,结束连续三个月的同比负增。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较去年12月的-14.1%明显改善,修复至2019年末水平。
对于地产的复苏情况,梁中华也给出了一组数据,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5.7%,跌幅较去年12月的-12.7%大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6%和-0.1%,较去年12月的-31.5%和-0.1%大幅改善。
此外,他也观察到,今年以来,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回升,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更为明显。“除了前期地产积压需求集中释放,还与地区层面的房地产托底政策推进有关,尤其是,在去年年底一、二线城市出台了一些积极政策,在之前疫情的时候效果较弱,今年一季度政策效果开始释放,但是房地产能否趋势性回暖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梁中华补充。
宏观政策五大积极信号接连释放
在经济基本面稳步复苏的背后,无论是真金白银加持,还是政策力度加码,宏观政策的积极信号也接连释放,梁中华认为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货币政策方面,3月17日,央行宣布将于27日全面降准25bp。短期央行货币政策不会转向,继续以稳健宽松的态度支持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方面,2023 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2022 年提高0.2 个百分点,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 万亿元,比2022 年增加1500 亿元。今年赤字上调,反映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但是扩张力度相对适度。
消费政策方面,今年1月,商务部把2023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表示抓重点、稳大盘。在消费领域,汽车、家电、餐饮、家居被称为“四大金刚”。尤其是对于汽车消费,商务部提出,今年将抓好四个方面工作:稳定新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畅通汽车报废更新;
地产政策方面,地区层面的房地产托底政策陆续推进。近日,根据新华社信息,我国将全面推进房产“带押过户”,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做出进一步的部署;
互联网领域方面,积极信号也在延续。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平台企业的监管正式迈入“常态化、日常化”阶段,有望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方面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回溯我国历史数据,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发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PMI等经济增长指标与企业利润增速的走势一致性较高,经济的拐点基本上也是利润的拐点。这也侧面佐证了,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对资本市场表现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
“整体上经济将逐步改善,当前是新一轮复苏的起点。”黄文涛在最新的研报观点中指出。他认为我国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通缩尾声,利润和股指将处向上通道。预计我国疫后就业、收入、消费之间将形成正反馈,相互促进。通胀正处于下行尾声,预计二季度筑底,下半年回升,助力企业利润加速改善,而全年增长和通胀环境也有利于股市表现。
梁中华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整体来看,疫情对经济影响已经消退,宏观政策积极稳增长的基调下,我国经济逐步修复,对于权益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
那么,宏观政策积极信号对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哪些作用?邵宇认为,主要是提升了资本市场估值和稳定性,他从基本面、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经济企稳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会表现得比较平稳,业绩在修复,相对应的每股盈利等基本面表现也在不断夯实;其次,在目前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对于资本市场成交量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此外,随着疫情修复,市场对未来增长前景充满信心,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在不断上升,这有助引导中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进行资产配置。
从2023年一季度数据来看也莫不如是:一是业绩基本面上,截至4月5日,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69家A股上市公司当中,业绩预喜的有55家,占比近八成;流动性方面,北向资金连续3个月均为净买入,年内合计净买入金额达到1859.88亿元,已超2022年两倍,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风险偏好方面,主动权益基金在一季度获得资金追捧,多只产品收获了超20亿元的首募成绩,此外今年一季度,共有423只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超过10%。
乐观看待2023年权益资产结构性机会
展望后市,考虑到宏观政策较为积极,梁中华的研判是,整体而言,2023年可以偏乐观看待权益资产的结构机会。
对于后续宏观政策,梁中华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是未来宽信用的重点,会定向支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接下来可能继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规模的扩大、期限的延长、种类的扩展、利率的调降等。另外,存量房贷利率和存款利率或也有调整的空间。
此外,梁中华也建议关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增强核心功能。“对于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实现;至于核心功能,主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更大力度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他表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日,在法国巴黎法兰西体育场举办的法国Top14橄榄球联赛上,由爱驰赞助的Sta...
2023-09-06
2023-09-05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