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端午的来历?”6月9日上午,顺着“我们的节日·端午”指示牌走进上图东馆7楼的一间研讨室,小读者们围坐成两桌,也有成人读者散落其间,美术文献馆馆员柴小山的话音刚落,几个小手举了起来。被点到的男孩完整地讲完了屈原的故事,柴小山又补充了与伍子胥和曹娥相关的故事。“有些是过去了解的,复习了一遍,激活了文化记忆,有些是新增长的知识。”一位陪孩子前来的父亲连称:“很有收获。”
“我们的节日”系列是上海图书馆阅读季“寻文脉:探中华文化之源”板块的重要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与节气文化,将民俗知识、文化智慧以丰富多彩的创意形式在图书馆的各个空间场域呈现,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为读者提供体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柴小山主讲的讲座由“汉字溯端午”“古籍说端午”“翰墨写端午”三个部分展开,先从西晋《风土记》中对“端午”的最早记载出发,从文字学释义的角度详解“耑”“午”二字的由来,再通过古籍里对端午习俗的记载,为读者科普古人的端午节俗。从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与宋人的《岁时广记》中,不难发现吃粽子、赛龙舟这些当下常见的端午习俗由来已久。三件与端午节有关的书法作品——东晋王羲之的《曹娥碑》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明代文徵明的巨幅巨作《端午赐扇》用笔一丝不苟,提按顿挫气势连贯;清代王铎的书法作品用笔上下跳跃、纵横飘忽。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早至春秋之前,江浙地区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习俗。唐宋之时,始兴龙舟争标之竞赛。以声势壮观论,时至今日,赛龙舟已是遍布我国江苏、浙江、上海、安徽、陕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端午“固定节目”。
在制作手工龙舟的亲子档中也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读者何女士,家住虹口区的她笑道:“退休了,图书馆的活动很精彩,以前只知道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今天又长了知识,做手工也是练脑子。”
端午前后,还有画扇、赠扇的习俗。完成龙舟和步摇后,大家又在制作漆扇的摊位前排起队,往水桶里注入自己喜欢的五彩颜料,浸入扇子,看五彩“爬”满整个扇面,总能引起一阵惊叹。
“去年端午节美术文献馆发起的‘书法粽子’活动时隔许久还有读者津津乐道。年日轮回,传统节日与节俗依旧焕发着独特魅力,上图东馆的节日主题读者活动将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坚实基础上,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上图东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说。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日,在法国巴黎法兰西体育场举办的法国Top14橄榄球联赛上,由爱驰赞助的Sta...
2023-09-06
2023-09-05
2023-09-03